近日,泗水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从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泗水县分局了解到,我县印发了《泗水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对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来突发环境事件呈现出的多样性、多发性和严重性等特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2021版预案已超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三年修订周期,亟需通过制度更新响应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改革要求。此次修订以“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保障群众生命财产”为核心,重点强化预案的科学性、实操性和协同性。
对比旧版,新版预案对适用范围进一步细化,将辐射污染事件单独列出,明确其按《泗水县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执行,同时强调“其他专项应急预案印发后按其规定执行”,使特殊事件的处置依据更清晰。新版预案明确了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三级响应)需由县政府提请市政府启动,重大、特别重大事件(二级、一级响应)需逐级上报,强化了分级响应的衔接机制。
《应急预案》共7章,构建了一个“预防-预警-处置-恢复”闭环应急体系。(一)风险防控与预警响应。一是预防机制:推行“网格化+信息化”防控模式,镇街需完成辖区风险源建档,企业须开展风险评估,形成“社区-企业”两级防控网络。二是预警分级:蓝、黄、橙、红四级预警对应不同响应措施,如红色预警时将对涉险企业实施停产管控,预警信息通过政务平台、媒体等多渠道精准推送。(二)应急处置与后期治理。一是响应机制:一般事件由县级启动四级响应,特别重大事件需省级统筹。现场处置涵盖污染物拦截、应急监测、医疗救护等环节,终止响应需经多维度指标验证。二是后期处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污染损害进行量化认定,作为生态修复与责任追偿依据,同步建立“政府主导、保险参与”的善后保障体系。该《预案》的实施标志着泗水县环境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控”的战略转型。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融合,将有效提升环境风险预警精度、缩短应急响应时长、降低事故经济损失,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县域样本,助力“生态泗水”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下一步,泗水县将加快推进《泗水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落地实施,做好全县突发环境事件防控和处置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以及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开“爱泗水”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