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落泗水,海色名徂徕。九月的泗水,山披五彩衣,银杏灿如金,水绕山间流,碧波荡漾。山水相依,游人穿梭其中,美不胜收。
泗水是济宁市唯一的山区县,也是沂蒙革命老区县,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现有大中型水库、闸坝14座,小型水库87座,塘坝119座,其中小型水库多为头顶库、串连库。近年来,泗水县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探索科学治水、精细管水、高效用水,让生态价值转化拉动产业发展,助力县域经济低碳高质量发展。
山地变良田,精细化治水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9月9日,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地瓜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绿油油的地瓜藤蔓爬满了田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地瓜收获机在田间往复穿梭,一串串地瓜宛如红色的宝石露出了“娇羞”的面容。田边流淌的卸甲河宛如一条流动的水晶带,透明澄澈,给两岸带来勃勃生机。“我们浇灌用水含锶量高,种出来的地瓜口感更加香甜、软糯,抗病虫害率高,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泗水县海波种植基地负责人庞海波说。
卸甲河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河水系,是泗水县境内较大的一条泗河支流,流入曲阜市境内的尼山水库。治理前,河两岸居民多,生活垃圾和上游泥石淤积,致使河道堵塞,行洪能力有所不足,水质有所污染。2022年,卸甲河作为尼山片区综合水系治理工程项目一部分,泗水县积极开展河道疏浚及岸坡填筑工程、岸坡护砌工程,新建坝长52米橡胶坝一座,提高了蓄水能力,水质得以改善。
“我们村地瓜种植历史悠久,卸甲河工程的建设,为我们村地瓜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庞海波高兴地说,“我们合作社今年种植地瓜1600余亩,可为村集体分红50余万,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
好水润万物。近年来,泗水县立足甘薯主导产业,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全县甘薯种植面积达15万亩,带动就业8万余人。同时,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泗水县深度挖掘农产品品牌价值,全力打造高质量、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形成了“泗水地瓜”“泗水西瓜”“圣都草莓”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有效“三品一标”认证37个、认证面积达41万亩。
“泗水是农业大县,水治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泗水县水务局局长张永强介绍,“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实施水利工程优化水网布局和水资源均衡配置,治理河道53.7公里、坑塘2.18万平方米。推进实施圣水峪、华村等4个灌区建设项目,助力农业增产增收。”
线上连线下,建设“数字河湖”提升河湖监管效能
“您已进入大坝视频监控区域内,库区水深危险,注意人身安全,禁止游泳、私自垂钓,请不要随便乱扔垃圾,保持库区环境整洁。”9月7日,泗水各地水库景色宜人,刚步入泗水县龙门山水库大坝,应急广播声传入耳际。循声望去,只见一根银色铁柱屹立在坝体上,铁柱上挂着摄像头、喇叭、太阳能板等。
“这就是我们安装的电子围栏,很管用。它不仅能够及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还能随时将水库管理情况实时传到县水库指挥中心。”今年57岁的水库管水员单广义介绍说。
2021年,泗水县投资960万元,安装河道及小水库监控、应急广播预警、水雨情测报等信息化设施278台套。在此基础上,又投资12万元,积极研发、集成揉和,搭建起河长制巡查、小型水库视频防护、河道视频监测、水库坝体测压、水雨情实时监测等5大类的运行管理综合平台,实现各类水利工程信息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以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信息显示发布系统为成果的标准化、数字化网络。
“数字化前,无法监看管水员,不知道他们干与不干。数字化后,可以用视频实时看到他们的管护情况。”谈起数字化的好处,龙湾套水库库区服务站站长魏震自信地说。该服务站共辖泗张镇、圣水峪镇、济河街道3个镇街的18座水库,有19名管水员,面大量广。数字化后,每名水库管水员在手机上安装《山东水库管理》APP,巡查、管护等情况实时上传平台。今年以来,全县280名水库巡管员累计开展巡查8万余次,发现一般问题150处,全部及时整改到位。
从县水务局指挥平台大屏,到7个水库服务站指挥大屏,再到379名水库管水员的手机《山东水库管理》APP,这个“扁平化”的流程,形成了“云上运管”。实现了县域水利工程建设、监管、调度、养护等全链条在线监管和智能统计。
泗水县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但构建起大中型库闸坝安全运行巡查、维护、预警、调度体系,而且丰富完善了小型水库巡查、发现、维护、考核管护体系,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图片数据,智能识别图斑,对河湖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发现并处置。今年以来,已及时发现并处理河湖四乱问题423处。
高效用水,让生态价值转化带动产业发展
9月8日上午,赶往泗水县经济开发区,娃哈哈、盼盼等知名企业一家挨着一家,隆隆的机声不绝于耳,穿着各色服装的工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欢快地忙活着。所见所闻,无不透出泗水这方水土上迸射出的激情与活力。
娃哈哈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纯净水流在管道中穿梭,如同灵动的脉络。灌装区域,水精准注入瓶中。 “这里的水质纯净,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绝佳保障。”娃哈哈公司总经理徐浩说。
“泗水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我们秉持的‘绿色、健康、品质’的品牌理念非常适配!”济宁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定对企业发展前景信心十足。该公司经过十年的长足发展,已成为一家集肉鸡、肉鸭标准化养殖、屠宰加工、预制菜、卤制品深加工及休闲食品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员工3000多人,冷库储存能力超过2万吨,日屠宰能力50万只,年产值超20亿元。
泗水县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1.5亿立方米,全县15处矿区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泗水县将食品产业作为“生态立县”与 “产业转换”的关键结合点,将食品产业列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依托优质的矿泉水资源,成功吸引了包括康师傅、娃哈哈、汇源、康得新等在内的多个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基于地瓜、花生等丰富的农产品、农副产品资源,定位发展健康食品产业,致力于打造全国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区,吸引相关食品企业投资建厂。2023年,全县规上食品企业达26家,实现营收65.24亿元,利润2.02亿元。泗水县食品产业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龙湾秋景韵如诗,水映山色叶舞时。依水而建的龙湾湖艺术小镇,龙湾书房、川上咖啡、“虎咬瓜”地瓜名产店、柒间民宿等在绿树掩映下错落分布,吸引游客不时驻足拍照。
泗水县秉持 “以水为魂” 的文旅发展理念,将水的灵动与神韵深深融入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泉林泉群,清泉涌动。万紫千红生态旅游度假区因水的润泽而生机勃勃。龙湾湖艺术小镇湖水环绕,赋予其独特的文化两创氛围。2018年以来,龙湾湖艺术小镇通过盘活利用村内闲置的48套闲置宅基地和240余亩土地,为游客提供吃、住、游、娱、闲、购等全方位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与业态服务,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营业额2000余万元。
“下一步,泗水县将强化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打造独特水文化旅游产品,构建泗河风光带等水文化景观体系,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将与水相关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融入旅游项目。”泗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洪刚说,“我们将不断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优化交通方便游客抵达景点,提升餐饮、住宿品质,打造特色水主题餐饮和民宿,做好文旅大文章,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提质增效。”
打开“爱泗水”看评论